南京市法学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法学会频道

担当作为,创新发展 服务引领法治六合建设再续新篇章-

作者: 更新时间: 2022-11-14 文章来源: 南京市法学会 浏览次数: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担当作为,创新发展

服务引领法治六合建设再续新篇章

——中国法学会调研六合区法学会工作


11月10日,中国法学会机关党委副书记、《民主与法制》社党委书记、社长林洪武一行调研六合区法学会工作,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宋长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一级巡视员鲍陈,六合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名誉会长徐健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参观了六合区法学会实践基地、冶山司法所和六合区法学会陈列室,听取了六合区法学会工作汇报。中国法学会机关党委副书记、《民主与法制》社党委书记、社长林洪武对六合区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践行砥砺奋进、担当作为、创新发展的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是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法学会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法学会组织制度队伍建设有活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学会建设工作,从成立时期的140名会员,发展到今天的228人,团体会员10个,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环境保护法研究会和法学会志愿者协会,并在全区街道、政法系统和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法学会工作站和联络员制度,做到编制制度到位,会员覆盖到位,志愿者覆盖到位。2022年,区法学会志愿者服务队被市委政法委、市关工委联合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二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努力打造六合品牌有影响。2018年,结合区委、区政府“乡村治理十项推进工程”,区法学会在全区乡村建立“六合区法学会志愿者乡村法律服务站”,参与打造的“1+1+3”乡村治理工作品牌获得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最佳案例。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探索建设“1+9”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机制,《构建“1+9”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为群众办实事》典型经验材料已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网》《新华社》《今日头条》《江苏政法》《南京政法》等刊登转载。2020年,区法学会参与打造的金山村“1+1+3”乡村治理工作品牌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最佳案例。

三是紧紧围绕法学研究,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智囊团”,“大美六合”建设中有作为。积极参加全国副省级法治城市建设征文活动,共有6篇论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江苏省法学会地方法治研究会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大会征文等活动中获奖。2017年以来,我们针对全区深化司法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法治保障问题,开展了四届“棠邑法学”论文评比竞赛活动,共征集论文500多篇,表彰获奖论文100余篇,表彰获奖作者150余名。一批对社会治理、法治城市建设、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论文对指导平安和法治建设工作起到了引领作用。连续开展两期“棠邑法学”论坛活动,重点研究探讨了乡村治理和围绕“新司法解释背景下非法集资案件司法实务”展开,具体讨论新司法解释背景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罪名在刑事实务中的疑难复杂问题。始终坚持立足六合、研究六合、服务六合的出发点, 2018年6月28日,经区法学会授权并审批,由区环保局牵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和六合区人民法院共同发起成立了六合区法学会环境保护法研究会,对“大美六合、善治六合、平安六合”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是紧紧围绕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完成法学会重点工作,法治宣传有成效。坚持把“双百报告会”活动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2次邀请高等院校和省委党校法学专家为区委常委、市管和区管领导干部讲课;坚持把学习《宪法》活动纳入全民学法计划,会同区教育局在全区111所中小学开展了“我在国旗下向《宪法》宣誓”活动,让青少年在接受《宪法》教育的同时,把遵守《宪法》与法治建设理念带进千家万户。坚持把“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活动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计划,开展的“关爱健康成长--六合区法学会开展反校园欺凌违法犯罪专题教育”得到了上级法学会的充分肯定。今年3月,六合区法学会被中央政委等五部门联合表彰为2021年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坚持把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纳入全民普法计划。严格按照中国法学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要求,积极开展“‘中国梦·法治路·社区行’法治南京建设走基层活动”,帮助广大群众提高守法用法意识。创新放大法治农民画品牌宣传效应,积极开展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农民画宣传活动创作60幅《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农民画,出版发行《百姓身边的事—民法典法治农民画集》2000册,并作为全区网格员的培训授课教材。

同时,调研组一行对六合区法学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要求六合区法学会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引领力度,注重法治实践,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服务法治建设能力水平,迈入全国先进县(区、县级市)行列。


相关信息

南京市法学会